第八十章
(六道书院版)
正文:
小国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;使人复结绳而用之。至治之极,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注释:
小国寡民,
小:动词,视若小;寡:视若寡;小国寡民:指国虽大治之若同小国,民虽众御之若似寡民;犹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 、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”之理,所以圣人“小国寡民”、“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”,戒慎恐惧而能“去甚、去奢、去泰”、节用爱民、使民以时,以至于无为而治天下。
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
什伯: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,十人为什,百人为佰;什伯之器:即指兵器;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:使国家虽有强大的兵器却无需使用它,比喻天下太平;与下面“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”相呼应。
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
重死:看重死亡、珍惜生命;远徏:迁移到远地方,即移民的意思;使民重死而不远徏:第50章曰“出生入死”,古代远行风险极高,称为“出生地”,入军打仗称为“入死地”,所以老百姓珍爱生命就不会冒险远行,比喻国泰民安。
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;
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:呼应前句“使民重死而不远徏”,指人民安于生活无需冒着生命危险远徙他乡,虽然有远行用的船和车辆,自然就没人乘坐而派不上用场。
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;
甲兵:泛指军队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:呼应“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”,指国家安定太平兵器无需使用,虽然有军队,自然无处陈兵故而派不上用场。
使人复结绳而用之。
结绳:没有文字时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,没有文字的民族至今还在用结绳记事;使人复结绳而用之:使人们再回归到结绳记事时的自然淳朴。
至治之极,
至治之极:即国家治理最理想的状态;帛书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诸多版本均无此句。
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
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:是老子对人们回归自然淳朴之性的理想描绘,让人们吃什么都觉得甘甜,穿什么都觉得美好,住哪里都能感受安宁,走到哪里都能快乐随俗;《黄帝内经·素问篇》上古天真论曰“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”,均是表述自然淳朴的理想生活状态。
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
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:指与邻近的国家相对而望,鸡鸣狗叫之声都能相互听见;国与国之间毗邻如此之近,彼此却能相安无事,以此形容民风淳朴天下太平。
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不相往来:人们去往他国无非求利,两国相交亦是如此,而有其利必有其害,矛盾冲突均由此而生,而理想的社会民风淳朴,人民内心自安,生活自足,无需外求,故不相往来。
小国寡民是本章的主线,是君王无为而治的具体方法,本章围绕这个主线描绘了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状态:干戈息而兵器不用故无处陈兵,民心安而无人迁移故舟舆弃用,天下安定民风淳朴,故能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,邻国毗邻相望,其民却至死不相往来,此乃君王无为天下大治之景象。
阅读本章其他版本
阅读本章其他版本